登錄 注冊 中國政府網 English русский 日本語 ??? 站群導航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下午15時,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省政務大廳三樓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的主題是介紹2020年吉林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有關情況。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于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15時在省政務大廳新聞發布廳召開2020年吉林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新聞發布會,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金喜雙出席并介紹相關情況,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季寧一同出席并回答了記者提問。新華社、鳳凰衛視、香港商報、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視臺、中國吉林網、北方法制報等19家媒體21名記者參會。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張樹斌主持了本場發布會。
張樹斌:
各位記者:
大家好!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今年是我省啟動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第二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將每年4月份確定為全省造林綠化活動月,不斷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持續增加吉林綠色資源總量,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金喜雙先生,他將向大家詳細介紹活動月的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季寧先生,他們將一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請各媒體給予充分關注。
首先請金局長介紹情況。
金喜雙: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2020年吉林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新聞發布會。我代表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向長期以來關注、支持吉林林草事業發展的新聞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為推進全省國土綠化進程、助力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幸福美好吉林,吉林省委、省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將每年4月份確定為全省造林綠化活動月。今年活動月的主題是“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動員全省上下,全民動手、全社會植樹造林,為建設幸福美好吉林貢獻力量。活動月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吉林省綠化委員會、吉林省林草局牽頭,由全省各級政府主導、相關部門聯動、分工協作,扎實開展活動,確保取得預期成效。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介紹2020年吉林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的有關情況。
一、“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的背景
2019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及“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的決策部署。一年來,全省堅持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為核心,以三北中西部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公路鐵路綠化質量提升、村屯綠化美化、河流(庫區)綠化為重點,扎實開展“1+4”國土綠化行動,并通過開展“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凝聚力量,營造氛圍,帶動了全省造林綠化取得顯著成效。全年共完成造林綠化120萬畝,其中重點工程造林更新50萬畝,修復完善中西部農防林11.33萬畝。統籌推進城鄉綠化美化,新增城市綠地721公頃,完成村屯綠化美化1122個,完成公路、鐵路綠化總里程5480公里,完成河流(庫區)綠化面積2.1萬畝。特別是省級領導率先垂范,帶動了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蓬勃開展,全省共建立義務植樹基地387處,義務植樹3500萬株,與歷年相比數量有較大提高。各類“綠美創建”工程亮點紛呈,敦化市被授予“森林城市”稱號,白城市、四平市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單位”,集安市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省109個村被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有4個村被授予“全國生態文明村”稱號。全省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實現了良好開端。
2020年是推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重要一年,也是實現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決戰之年。為確保全面完成攻堅決戰年各項任務目標,吉林省林草局圍繞建設美麗吉林總目標,認真謀劃設計全省林草發展“施工圖”和“路線圖”,確定今年啟動實施“1+6”國土綠化行動,謀劃編制2021至2030年綠美吉林精準提升和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實施重點造林、廊道綠化、森林質量提升、草原濕地生態修復、防沙治沙和綠美示范村屯6大工程建設,計劃完成造林綠化140萬畝。為推動今年造林綠化任務落實,省林草局起草了《2020年吉林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實施方案》,先后提交省政府第10次常務會議、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
二、開展“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的意義
吉林省委、省政府連續兩年作出開展“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的部署,并將今后每年的4月份都確定為全省造林綠化活動月,這充分體現了活動月的重要性,我們要站在加強生態文明和美麗吉林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
一是推動國家政策貫徹落實的重要舉措。推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義務植樹時曾說:“植樹造林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植樹既是履行法定義務,也是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福祉的具體行動。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開展活動月的部署,主要目的就是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推動吉林省大規模國土綠化進程,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吉林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在防疫條件下積極有序推進春季造林綠化工作的通知》,吉林省開展“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也是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的具體行動。
二是有利于筑牢吉林生態本底。吉林省是林業大省,是最早的國家生態試點省之一,良好的生態是我們的一塊金字招牌。但是,全省森林資源分布不平衡、生態功能不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問題依然存在。活動月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核心任務,扎實開展重點工程造林、“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等四項活動,帶動全省造林綠化總量、質量雙增長,對于維護生態安全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提高吉林綠色發展水平,鞏固提升全省綠色發展優勢,打造“美麗中國”的吉林樣板。
三是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會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呈現不斷升級、日益多元化的趨勢。活動月把人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全民發動、共建共享,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建設美麗宜居家園,將促進生態普惠民生,極大地提高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希望全省人民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履行植樹義務,踴躍參加造林綠化活動,為建設我們的美麗家園做出新的貢獻。
三、“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的主要內容
今年的活動月,緊緊圍繞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核心任務,依托重點造林綠化工程,堅持“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和“點線面相結合”的思路,設計活動載體,創新組織方式,注重示范引領,營造活動氛圍,發動全省上下,積極開展以下四大活動:
(一)開展各級領導義務植樹活動。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履行植樹義務,帶動全民參加國土綠化行動。今年春季,省級領導在繼續參加在長春市的集體義務植樹的基礎上,可自行安排到遼河和飲馬河沿岸、查干湖周邊或包保的黨建、扶貧聯系點,參加當地生態修復和義務植樹系列活動。各市(州)、縣(市、區)領導參照省里做法,帶頭參加植樹造林,形成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帶動造林綠化深入開展。
(二)開展重點工程任務攻堅活動。堅持以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為依托,加快構建優勢互補的東中西林草三大功能區,為實現吉林全面振興提供生態保障。圍繞公路鐵路、大江大河廊道綠化、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城鎮和村屯綠化美化、森林質量提升、防沙治沙等重點工程,廣泛發動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帶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
(三)開展各類綠美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各級綠委和成員單位作用,持續推進“森林城、園林城、綠美示范村屯”創建,扎實開展江河綠化和道路綠化質量提升行動,建設一批“廊道”綠化精品路段,積極推進部門和單位的生產區、生活區、辦公區綠化,高標準綠化百所校園、千個單位、萬戶庭院,發揮輻射示范作用。
(四)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認真落實《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探索“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創新義務植樹的組織形式、實現載體和盡責途徑,實現義務植樹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吉林省林草局、省綠委辦已開通了“吉林全民義務植樹網”。全省公民可登錄網站,通過“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途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安全、有序地履行植樹義務。新的義務植樹形式,為社會公眾更好、更方便地履行植樹義務創造便利條件,有助于實現公眾參與義務植樹常態化、常年化、便捷化,推動全省大規模國土綠化向縱深發展。
為確保活動月扎實開展取得實效,進一步增強公眾“植綠、愛綠、護綠、興綠”意識,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國土綠化積極性,吉林省綠化委員會、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向全社會發布了吉林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暨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倡議書。倡導全省每個適齡公民自覺履行義務植樹法定義務,每人每年植樹三至五株,或者通過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盡責形式,履行義務植樹法定義務。號召全省上下繼續發揚植樹造林優良傳統,人人爭做“綠美吉林”建設的倡導者、踐行者、參與者、守護者,形成全省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國土綠化的格局,為增綠吉林大地、建設幸福美好家園貢獻自身力量!
謝謝大家!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記者朋友的提問。
張樹斌:
感謝金局長。下面是記者提問時間。哪位記者要提問請舉手示意,在提問前請先介紹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體機構。
香港商報記者:請問,今年“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的特點是什么?
金喜雙:“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不同于以往的造林綠化活動,它強調全民參與、年年植樹、共建共享,是一項連續的、持久的、影響深遠的造林綠化活動。今年的活動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組織推動力度持續加大。兩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分別召開省委常委會、省生態環境領導小組會議、省政府常務會審議活動月方案,頻繁召開這樣高規格的會議研究林業工作在歷史上是罕見的。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統一領導下,全省各地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領導帶頭,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了高位推動的工作格局,為活動月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是社會參與面越來越廣。活動月本著“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搞綠化”的基本方針,堅持各級領導帶頭,黨、政、軍、民齊上陣,形成了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搞綠化的生動局面。特別是今年吉林省開通了“吉林全民義務植樹網”,啟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這項活動將推動全民義務植樹組織形式、實現載體、盡責途徑等多方面的創新,進一步調動全省公民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是開展活動月已成為吉林省新常態。為實現“五年增綠吉林大地,十年繪就綠美吉林”的宏偉藍圖,吉林省委、省政府決定將每年4月份確定為吉林省造林綠化活動月,像節日一樣固定下來。根據吉林省生態建設實際和國家要求,圍繞強弱項、補短板,確定活動月主題,營造氛圍,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年年開展,形成慣例。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向全省人民發起的總動員令,必將對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進程產生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國際在線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就植樹活動作出指示,提出數個“不”。他說:“是領導到群眾中去,一起參加勞動,不是群眾陪領導”“植樹點要在造林規劃中選,選群眾植樹的地方,不單獨安排”等。這些都體現了植樹活動應該力戒形式主義。請問,吉林省開展“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就戒除形式主義都是怎么落實的?
金喜雙:這個問題非常好,這也正是省領導一直強調的問題,也是我們工作中十分注意的問題。去年,吉林省委常委會議審議《吉林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實施方案》時,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就強調,一定要注重實效,遵循科學規律,絕不能搞形式主義,努力減少開支。
省林草局在協調各地安排開展活動月過程中,注重把握以下三個環節來戒除形式主義:一是在落實植樹地塊上,突出大江大河、公路鐵路、村屯綠化美化和農防林網修復完善等工程建設,這些既是全省綠化的薄弱環節,也是群眾的關注點,更是全省造林綠化的重點。兩年來,我們堅持把重點工程攻堅活動作為活動月的一項重要內容,緊緊依托這些重點工程建設,深化活動月主題和內涵,不僅使活動月有依托、有抓手,確保活動見成效,也加快了構建優勢互補的東中西林草三大功能區。二是在規劃設計方面,強調堅持遵循適地適樹、宜喬則喬、宜灌則灌、綠化和美化相結合原則,按照自然規律、科學規律辦事,不是為了植樹場面好看而搞形式主義。三是在活動組織安排上,無論是領導義務植樹還是群眾的造林綠化活動,除加大宣傳力度、大力營造全民參與造林的輿論氛圍外,其他工作堅持一切從簡,最大限度地節省開支。各級林草部門堅持真抓實干,力戒形式主義,確保了活動月和國土綠化行動都開展得如火如荼,效果也是實實在在的。
吉林日報記者:怎樣參與義務植樹,是廣大群眾關心的問題。我看到吉林省今年新推出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設計這樣的新形式基于什么考慮?如何參與這項活動?
季寧:我們推出“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為廣大朋友參與義務植樹搭建了一個平臺。以往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群眾想義務植樹卻找不到地方,不知道應該聯系誰,想為義務植樹捐款卻不知道通過什么途徑。那么,現在有了這個平臺,廣大朋友可以很方便地參與到義務植樹活動當中。
想參與的朋友,登錄“吉林全民義務植樹網”即可,(網址http://jilin.yiwuzhishu.cn),非常方便,按照“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兩種途徑參與相關植樹活動。
“實體參與”即直接盡責,就是直接去植樹,參與造林、撫育管護、認建認養、基礎設施、志愿服務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動。目前已在網上公布了89個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的信息。在春季造林開始前,還將組織各地發布一批“實體參與”植樹的主題活動。公眾朋友可通過電話報名或網上報名預約,就近就地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相關植樹活動。植樹苗木及活動具體安排由活動發起單位負責。
“網絡參與”即間接盡責,主要就是捐款盡責。通過掃描“吉林全民義務植樹網”站內的“微信”“支付寶”二維碼,進入全民義務植樹網在線捐款頁面,按照頁面提示完成捐款。今年主要圍繞保護長春省會城市水源地和探索西部沙化土地治理新模式,策劃了長春和白城通榆兩個捐款項目,近日已在“吉林全民義務植樹網”上推出。公眾捐贈的資金統一由中國綠化基金會接收,專項用于對應的造林綠化項目。項目實施效益將按項目進度在國家全民義務植樹網、吉林省全民義務植樹網等平臺公開,接受中國綠化基金會、上級主管部門和全社會監督。
中國吉林網記者:義務植樹和造林綠化的專業性比較強。請問適合吉林省地域和季節特點種植的樹種有哪些?如何保證樹苗成活率?請詳細介紹一下。
季寧:根據多年實踐總結,適合吉林省中西部地區造林綠化的樹種有:楊樹、柳樹、樟子松、云杉、白榆、山杏、丁香,最多的就是楊樹。
適合吉林省東部地區造林綠化的樹種有:落葉松、紅松、云杉、油松、水曲柳、花曲柳、胡桃楸、黃波羅等。
今年,吉林省還將開展生態和經濟兼用樹種的造林實驗,重點在吉林省西部沙區開展文冠果、歐李等生態和經濟兼用型樹種造林試點,提高造林經濟效益,調動群眾造林積極性。目前已落實元寶楓、文冠果、沙棘、歐李等生態經濟兼用樹種近16萬畝。
在保樹苗成活方面,多年來各級林草部門探索了一些有效的辦法,可以概括為“嚴把四關”:一是嚴把設計關,尊重自然規律。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宜喬則喬、宜灌則灌,高標準規范造林綠化作業設計。二是嚴把苗木關。堅持使用良種壯苗,優先使用國家和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生產的苗木。提倡使用鄉土樹種,實行就近育苗、定點育苗,減少運輸環節。三是嚴把澆水關。針對吉林省中西部氣候、立地條件差的實際,堅持抗旱坐水造林,投苗前先澆水,栽植時澆透水,栽植后適時澆灌水,確保造林成活率。四是嚴把撫育管護關。造林后及時撫育、除草、松土,加強未成林地管護,杜絕牲畜啃食踐踏和人為破壞,確保種一棵、活一棵。
吉林廣播電視臺記者:在“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中,吉林省規劃了多處義務植樹基地。我想了解一下關于這些義務植樹基地的地點選擇是如何考慮的?如何保證群眾能方便地進行義務植樹?
季寧:2019年11月份,吉林省林草局就開始組織各市、縣林草主管部門和吉林森工、長白山森工及各國有林業局,規劃2020年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最后確定89處基地作為“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線下接待點。
在這89個義務植樹基地的地點選擇上,我們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注重區位優勢,主要選擇城鄉周邊生態功能區,便于公眾朋友就近就地參與。
二是注重盡責形式多樣化。要求各地按照《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的8種盡責方式規劃基地。今年的89個基地除可滿足公眾朋友參加造林綠化盡責外,有些基地還規劃了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志愿服務等盡責形式,可以滿足公眾朋友多樣化需求。
三是注重完善基地功能。參照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標準要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按照市民接待區、義務盡責區、科普活動區和成果展示區規劃建設基地,使群眾既能參加義務植樹,又可以參與科普活動,了解造林綠化知識。今年準備抓好長春市蓮花山和通榆縣兩個省級全民義務植樹基地試點,先行探索,積累經驗,帶動活動深入開展。
張樹斌: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