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中國政府網 English русский 日本語 ??? 站群導航
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的主題是介紹吉林市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于2020年5月20日召開吉林市疫情防控第八場新聞發布會,吉林市政府副秘書長楊立民出席介紹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情況,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學家、病毒病控制所黨委書記武桂珍,舒蘭市政府副市長張建成一同出席并回答了記者提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科技日報、鳳凰衛視、香港商報、國際在線、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視臺、吉林網絡廣播電視臺、中國吉林網、北方法制報等21家媒體29名記者參會。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楊紅軍主持了本場發布會。
楊紅軍:
各位記者朋友:
上午好!吉林市、舒蘭市疫情防控形勢、病毒檢測情況一直受到大家關注。今天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第八場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了吉林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楊立民先生,他將向大家介紹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情況。我們還邀請到了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科學家、病毒病控制所黨委書記武桂珍女士,舒蘭市政府副市長張建成先生,他們將共同回答各位的提問,請媒體朋友給予充分關注。下面,首先請楊立民副秘書長介紹情況。
楊立民: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首先,我向大家通報一下吉林市目前疫情情況:
5月19日1-24時,吉林市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豐滿區病例,在管控范圍內經主動篩查發現的確診病例;當日治愈出院2例(舒蘭、豐滿各1例);當日在院治療25例(均為本地病例),其中:舒蘭9例、豐滿13例、船營2例、昌邑1例。
自5月7日舒蘭市報告首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截至5月19日24時,全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40例,其中,舒蘭市20例、豐滿區17例、船營區2例、昌邑區1例;報告無癥狀感染者2例;報告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1181人,其中舒蘭市468人;報告確診病例次密切接觸者3438人,其中舒蘭市1075人。
下面,介紹一下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相關情況。
一是多方協作、精準流調。5月7日,舒蘭市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吉林市第一時間抽調市、縣兩級流行病學調查骨干,組織8支流行病學調查隊伍趕赴舒蘭市,深入患者工作單位、居住小區、活動場所廣泛深入開展傳染源追溯、風險人群排查、密切接觸者判定。國家、省及時向吉林市派駐流調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兄弟市州及時派出流調專業隊伍增援吉林市,為精準排查并隔離管控傳染源、阻斷疫情蔓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國家、省、市、縣四級流調隊伍的緊密配合,對傳染源進行全方位追溯,對存在感染風險的人員進行第一時間排查、檢測和管控。截至5月19日24時,全市共組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10228人,累計追蹤到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1181人,其中舒蘭市468人、豐滿區286人;累計追蹤到次密切接觸者3438人,其中舒蘭市1175人、豐滿區595人。
二是突出重點、擴大檢測。舒蘭市建立了“六個一”工作模式,豐滿區組建了40個核酸采樣專班,全力開展工作。我們對排查出的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和確診病例所在的重點單位、重點小區、重點場所的人員以及重點行業從業人員,及時進行核酸檢測,消除可能存在的疫情隱患。國家衛生健康委向吉林市調配了2個P3移動實驗室,省衛生健康委向我市調配了1個P2移動實驗室,全力保障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工作,做到“應檢盡檢”。截至5月19日24時,全市已累計完成核酸檢測88303人。
三是多措并舉、調配物資。為了保障核酸檢測工作順利開展,省、市政府持續加大防疫物資統籌調配力度。各兄弟市州和社會各界也向吉林市積極提供援助支持。中國一汽集團決定分三批次向吉林市提供共280萬元的現金和物資,為保障吉林市疫情期間工作用車,一汽移動出行第一批車輛已經到達市政府報到,用于支援抗疫一線。在此,感謝一汽集團、一汽移動出行的大力支持!感謝社會各界對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積極援助!
謝謝大家!
楊紅軍:
謝謝楊立民副秘書長。
下面是記者提問時間。哪位記者要提問,請舉手示意。在提問前,請先介紹自己代表的媒體機構。
中國日報記者:當前吉林市、舒蘭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群眾應該還怎么防范于未然?
武桂珍: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是控制傳染病的三個重要環節。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流行病學大量數據顯示,多數病例是因為與確診病例有過近距離密切接觸史;在室內等相對密閉的環境中,病毒傳播和感染的風險增加。
當前,針對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可用,疫苗尚在研發中。因此,對于普通民眾,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好個人防護就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4)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做好家庭、廁所、公共場所、交通工具等各種場所的徹底消毒,每天開窗通風。
(5)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要避免諸如聚餐、聚會等聚集性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要及時就醫。
國際在線記者:舒蘭市在抓好突發疫情防控的同時,是如何做好備春耕生產的?
張建成:感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舒蘭市地處北緯44度世界黃金水稻種植帶,被譽為“中國生態稻米之鄉”。今年,舒蘭市計劃播種旱田141萬畝,水田75萬畝。備耕期間,我們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開辟了綠色通道,把物資備好備足。春耕開始后,全市的種子、化肥、農藥到戶率達到100%。目前,全市旱田播種已經結束,玉米出苗率達到70%。水田已插秧41.6萬畝,占計劃的55.5%,其余在6月初完成插秧,預計今年“舒蘭大米”優質水稻產量可達到45萬噸,為舒蘭市農民增收打下基礎,保障消費者吃上優質的“舒蘭大米”。
為全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開辟綠色通道。在實行最嚴格的管控措施前提下,我們在市政府設立專門窗口,為農用物資運輸車輛統一辦理通行證。截至目前,共辦理各類通行證200余張。
二是加強疫情防控。疫情期間,對外出進行春耕生產作業的人員逐一進行登記測溫,并通過“村村響廣播”、發放宣傳冊等方式,科學引導群眾做好個人防護,要求外出時必須佩戴口罩、分散作業,堅決不允許人員聚集。同時,針對居家隔離不能外出種地的農戶,由村社成立幫扶小分隊,無償代其耕種,確保不誤農時。
三是強化農技指導。創新技術培訓方式,成立由200余名農業技術專家組成的線上服務團隊,利用微信、QQ等平臺,開展在線培訓、在線指導、在線答疑,及時向農戶推送水稻秧苗管理、病蟲害防控(治)、農業氣象等信息,累計指導培訓農民8萬余人次。
謝謝大家!
楊紅軍: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楊立民副秘書長、武桂珍書記、張建成副市長,感謝各位媒體朋友,歡迎大家繼續參加我們明天的發布會。